在天津市西青区静谧的第六埠村,一条蜿蜒的“微型长征路”以其独特的方式,再现着八十多年前那段波澜壮阔的伟大征程。这里没有真实的雪山草地,却通过精心的情景设计,让每一位踏上此路的行者,都能切身感受到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与磅礴力量。
2025年9月29日,津南区工商联组织辖区内商会负责人、党员及企业家40余人在此“重走长征路”,这是一场直抵灵魂的党性淬炼,一次凝聚共识、砥砺前行的精神赋能。
天津市河南南阳商会会长李忠献、副会长文金锋、办公室主任刘炳彦参加了此次具有重要意义的活动。
一、 从“旁观聆听”到“亲身体验”,实现了党性教育的深刻化与内在化。
传统的党建教育多集中于课堂讲授、文件学习,形式较为单一,其效果往往停留在理论认知层面。而第六埠村的“重走长征路”体验,成功地将党建课堂从室内搬到了户外,从静态听讲转变为动态参与。当大家穿上红军军装,高举旗帜,徒步穿越模拟的“于都河”、“湘江”、“泸定桥”,相互搀扶攀爬“雪山”,深一脚浅一脚地踏过“水草地”时,他们身体力行地感知到的,不再是教科书上冰冷的文字,而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仰,是“官兵一致同甘苦”的战友深情,是“野菜充饥志越坚”的乐观主义。这种沉浸式、情景化的体验,极大地冲击了参与者的感官与心灵,将长征精神从历史记忆转化为切身的生命体验,从而实现了党性教育从“入耳”到“入心”的质变,极大地夯实了商会党员和参与者的思想根基。



二、 从“个体奋斗”到“团队协作”,锤炼了商会的组织凝聚力与战斗力。
第六埠村的体验路线设计,每一个关键节点都强调团队协作:“强渡大渡河”需要齐心协力、“飞夺泸定桥”考验相互信任、“过草地”体现彼此扶持。在这个过程中,参与者暂时放下了“老板”的身份,回归为一名普通的“战士”,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奋斗。这不仅打破了企业间的壁垒,增进了友谊,更在极限挑战中锤炼了团队的纪律性、执行力和凝聚力。这种在特殊情境下熔炼出的战友情谊和团队精神,将有效转化为日后工作中“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强大合力,提升整个商会组织的战斗力,应对市场经济的各种风险挑战。
三、 从“历史启示”到“现实指引”,赋能了企业发展的战略智慧与韧性。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也是一部充满战略智慧的教科书。“遵义会议”的伟大转折,启示我们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勇于进行自我革命;“四渡赤水”的出奇制胜,教导企业要灵活应变、善于在困境中寻找机遇。津南区工商联组织此次活动,正是引导企业家党员们和参与者从长征这部“宝典”中汲取管理和经营的智慧。在模拟的场景中,大家共同“决策”、分析“敌情”、选择“路径”,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次生动的战略思维训练。同时,长征途中红军面对极度困难所展现出的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正是当今企业在面对复杂经济形势和激烈市场竞争时最需要的精神“钙片”。通过亲身体验“苦”与“难”,企业家们更能深刻理解“韧性生长”的意义,从而在各自的经营领域中,培养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企业精神。


四、 重走长征路,升华了商会党建的文化内涵与使命感。
商会党建工作的深化,旨在将其提升为一个具有共同理想信念的“信仰共同体”。“重走长征路”的终点是“胜利会师”,当所有队员历经艰辛,最终在陕北“吴起镇”胜利汇合时,那种油然而生的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这象征着商会成员在共同的理想信念——为中国式现代化事业贡献力量、为津宛两地发展担当桥梁——的指引下,实现了更高层次的团结。此次活动将红色文化、长征精神与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相融合,极大地丰富了商会党建的文化内涵,使党建工作不再是外在的要求,而是内化为商会自身发展的精神需求和价值追求。

于平原之上,感悟山河壮阔;在模拟途中,体味征程艰辛。天津南阳商会在第六埠村的“重走长征路”体验,是一次成功的党建创新实践。它如同一座精神的熔炉,淬炼了党员的党性,凝聚了团队的力量,启迪了发展的智慧,升华了商会的使命。相信经过这次精神的洗礼,天津南阳商会必将在未来的发展中,更好地弘扬长征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凝聚起在津宛商的磅礴力量,为天津与南阳两地的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书写下更加辉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