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一个值得三顾的地方!”作为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南阳是历史文化名城、优秀旅游城市。其中,文化特色相对独特或绝无仅有的资源优势,是南阳最为耀眼的金字招牌,也是南阳最为巨大的发展潜力。
南阳最大的优势所在
历史悠久,文化厚重
遗址见证文明起源,都城彰显底蕴深远。南阳是一座历史非常悠久的古城,有着2800年的建城史,是著名的千年帝都。
南阳是华夏民族早期的发祥地之一。南召猿人遗址位于云阳镇杏花山,是一处距今五六十万年直立人活动与居住的遗址,和北京周口店猿人大致处于同一时期,填补了中原旧石器文化时代的历史空白。新石器时代的卧龙区蒲山镇黄山遗址,最早是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后来是屈家岭文化,对研究我国新石器时代南北文化的相互交流、继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入选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另外,还有新石器时代遗址中面积最大的邓州太子岗遗址,豫西南地区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较好的二里头文化遗存方城八里桥遗址等。
远在五六千年前的上古时代,先民们就劳动、生息、繁衍在南阳这块富饶美丽的土地上,并出现了村落和房屋。在我国的古代史籍中,记载着不少关于南阳的历史传说。如生活着炎帝后裔,姜谢后人在此播迁。炎帝族的后裔四岳,后来发展成齐、吕、申、许四个分支,都居住在今南阳市一带。南阳是夏王朝最早的立足地和诞生地。夏禹时期的夏人主要活动于南阳一带,并将其作为统治中心。夏朝初,禹把邓州作为都城,唐杜佑《通典》:“邓为禹都”。尧曾战于丹水之浦,舜帝其子曾封于南阳。商、周时期,南阳境内相继分封了申、吕(甫)、谢、邓、郦、蓼、缯、鄀、许等诸侯国不下十数。以封地为姓,使起源或望出于南阳的姓氏如姜、苑、吕、甫、申、谢、曾、邓、岑、董、崔、育、阴等多达40余个。
悠久而深厚的文化积淀,使南阳成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数量最多、种类最为齐全的地区之一。在现有287项市级以上非遗项目中,国家级13项、省级55项,其内容覆盖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民俗十大种类。作为“南阳三宝”之二的南阳玉雕和南阳烙画,是我市最具代表性的国家级非遗项目。南阳玉雕历史悠久,迄今已有5000余年的历史。南阳烙画巧妙地把中西绘画的各种表现手法和烙画艺术融为一体,形成自己独特的东方艺术风格,精美典雅,颇具欣赏和收藏价值,被誉为“艺林一绝”。
独树一帜的文化品牌
楚源汉兴,南都帝乡
自古南阳列名郡,楚风汉韵南都城。楚汉文化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第一座巍峨山峰,成为今天南阳历史文化的经典名片。
楚国最早兴起于丹江流域的丹水和淅水交汇一带,淅川丹江口水库淹没区是楚国时期的都城丹阳所在地,是楚文化的发祥地。楚人以丹阳为起点开疆拓土,先后统一了南方50多个小国,全盛时领域北至黄河、东至海滨、西至云南、南至湖南。著名的秦楚丹阳之战和“屈原扣马谏王”历史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根据文献记载,最早修筑长城的是楚国。《汉书·地理志》上说:“南阳郡,叶,楚叶公邑。有长城,号曰方城”,被中国长城学会誉为“长城之父”。春秋战国时期,南阳已成为全国八大都会之一,已开始使用铁器,有了冶铁、蚕丝等手工业和商业,特别是铸铜业发展迅速,工艺水平较高。
汉代是中国历史的辉煌时代,也是南阳历史的鼎盛时期。与京城长安、洛阳和邯郸、临淄、成都并列为全国著名的六大都会,人称“宛周齐鲁,商遍天下,富冠海内”(《盐铁论》力耕篇),是西汉初天子自领的15郡之一,也是全国设工官的9个地区和设铁官的48个地区之一。南阳水利与关中郑国渠、成都都江堰齐名,并称全国三大灌区。宛城冶铁遗址,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冶铁中心,使南阳在全国的政治地位也随之提高。
两汉之际,伴随动荡不安的局势,南阳成为政治中心。西汉时期被册封在南阳的王侯有20多人,如冠军侯霍去病,博望侯张骞,新都侯王莽等。汉成帝刘骜“封莽为新都侯,国南阳新野之都乡。”王莽篡权后建立新朝,这与他初为新都侯密切相关。地皇四年(公元23),刘玄在淯水称帝,建立更始政权,定都南阳。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发迹于南阳,故有“帝乡”“陪都”之誉。“同于郡国,殊于表章。”汉末时期,南阳人口约240万,一跃成为全国第一大城市。经济学、天文学、医学、建筑、文学、乐舞、杂技、绘画、雕塑、陶塑等,在当时均独领风骚。最具代表性的有着“汉文化三绝”之称的汉代画像石、画像砖和汉代陶狗,被历史学家翦伯赞誉为“绣像汉代史”,政治、经济、文化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而云台二十八将中亦有11人出自南阳郡。世界上极具影响力的国外研究中国历史的权威著作,由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剑桥中国史》中说:“汉光武帝刘秀起兵南阳建立东汉政权的胜利,实际上是南阳这个政治军事集团的胜利。”《后汉书》记载:“河南帝都多近臣,南阳帝乡多近亲。”由此可见南阳在东汉时期特殊的政治地位。
东汉末年,公元190年,袁术占南阳,举兵讨伐董卓;公元197年,曹操与张绣于宛城展开对抗;公元201年,刘备于官渡之战后投靠荆州牧刘表,被指派屯兵新野,于202年展开博望坡之战,大败曹兵;公元197年,诸葛亮躬耕于南阳卧龙岗,刘备于207年三顾茅庐,诸葛亮作《草庐对》,由此拉开了三分天下的序幕。南阳是名副其实的蜀汉发迹地和汉兴之地。“刘备屯新野,诸葛起卧龙。炎汉四百年,中原一南阳。”
熠熠生辉的金字招牌
圣贤辈出,名人荟萃
南阳古代历史上一个最为鲜明的特点,就是人才层出不穷和集中涌现。在《二十四史》收录的5700位名人中,南阳籍达300多人,多于绝大多数省份的名人之和。这些人才群体有数量多、层次高、门类齐全等特点,既有政治家、思想家、哲学家、军事家、科学家、法学家、文学家、文字学家、教育家等,也有帝王将相、社会贤达和仁人志士。
在中国古代“圣人”中,南阳就占了四位,这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科圣张衡,著名天文学家、文学家。他制作发明的浑天仪,是世界上最早的观察星象的大型仪器,被称为天球仪的鼻祖;候风地动仪,是世界上第一台测定地震的仪器,开创了人类研究地震的新纪元。郭沫若题写碑文曰: “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医圣张仲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南阳涅阳(今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人,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该书被奉为“方书之祖”。因此,张仲景被尊称为“医圣”。商圣范蠡,楚国宛地三户人,春秋时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越国相国、上将军,为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因范蠡一生艰苦创业、三致千金,又能广散钱财救济贫民且淡泊名利的商人形象,以及巨大的经商思想理论的影响力,被后世尊之为商圣、商祖。智圣诸葛亮,一生足智多谋、神机妙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历史不同时期文化名人还有:先秦时期的姜子牙、百里奚、屈原、申伯等。据《汉书》诸传记和《百官公卿表》统计,西汉时南阳籍官吏18人,大多任职九卿;东汉南阳籍官吏达多154人,其中任职宰相的27人,任职公卿侍郎的38人,被封侯王的120人。南阳籍三国名人共有36位,其中,隶属曹魏集团的有13人,蜀汉集团18人,东吴集团5人。两汉及以后的代表人物有:西汉著名法学家张释之,御史大夫直不疑;东汉开国皇帝刘秀,更始帝刘玄,东汉初年军事家、云台二十八将排名第一的邓禹;南朝宋著名史学家、《后汉书》作者范晔;唐朝宰相、文学家岑文本,边塞诗人岑参;明朝辅相、大学士李贤,兵部尚书铁铉等等。
近现代,更是人才勃发,如雨后春笋。冯友兰、董作宾、杨廷宝、郭宝钧、丁声树、徐旭升、冯沅君等都是享誉世界的大师级人物。仅新中国成立以来当选的南阳籍院士就多达23人,占河南省近四分之一。同时,“科学家群”“将军群”“大学校长群”“法学家群”“作家群”等呈集群现,享誉中外。
流光溢彩的璀璨明珠
文物云集,馆院林立
国宝,国之瑰宝。在南阳这块文化底蕴丰厚的沃土上,古迹触手可及,文化的芳香沁人肺腑。南阳是1986年国务院公布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12处。这些从中华大地灿若星辰的不可移动文物中严格遴选出的稀世珍宝,有的或全国第一,有的或绝无仅有!
西峡恐龙遗迹园是一大型恐龙主题公园,出土10万多枚恐龙蛋化石,数量之大、种类之多、分布之广、保存之好,被誉为继秦始皇陵兵马俑之后的“世界第九大奇迹”。张衡墓园(张衡博物馆),经历代多次修葺,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阳武侯祠位于南阳古城西郊卧龙岗上,是诸葛亮青年时期“躬耕于南阳”的旧址和历代祭祀诸葛亮的地方,历史上著名的“三顾茅庐”和“草庐对策”就发生在这里。南阳汉画馆是目前我国建馆最早、藏品最多、规模最大的一座汉画像石刻艺术博物馆,其收藏汉画像石总量已达2000余件,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是国家一级博物馆,享有“东方艺术宝库”之称。北宋政治家范仲淹知邓州时创建的花洲书院,千古名篇《岳阳楼记》便诞生于此。社旗山陕会馆是全国会馆中唯一得到慈禧御笔之宝的民间商会建筑,因“运巨材于楚北、访名匠于天下”“无石不雕、无石不刻”,被国家权威专家誉为“辉煌壮丽、天下第一”“艺术辉煌、绝无仅有”。
南阳的宗教历史久远。据记载,道教在东汉时期就开始在南阳传播,创建于东汉时的玄妙观,与北京白云观、山西长清观和西安八仙庵一起并称为全国道教四大十方丛林。共有七处宗教建筑被批准为国保单位:香严寺、菩提寺、鄂城寺、泗洲寺塔、福胜寺塔、丹霞寺塔林、阳安寺大殿。
古老建筑金碧辉煌,新兴地标异彩绽放!卧龙岗文化园扩建奠基于2019年10月,一期工程量基本完成。医圣文化园项目,旨在续建医圣文化园暨张仲景中医药博物院、打造“全球中医圣地”文化地标。南阳拔地而起的重要文化建筑群、美轮美奂的“三馆一院”(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和大剧院),已于2020年对外开放,成为了白河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核心区中的现代化标志性文化建筑。
治国理政的鲜活教材
对联典故,官德文化
“两座古衙门,半部官文化”。在南阳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丰厚的文化积淀中,独具特色的勤政为民、廉洁清正、秉公执法官德文化经典淳朴,内涵丰富,为世人所关注。
有“天下第一衙”之称的内乡县衙,1984年被辟为国内第一座衙门博物馆,是“全国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尤其是三堂楹联“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堪称经典中之杰作。
与内乡县衙同始建于元代、均是全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官署衙门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南阳府衙,内有对联近40副,同样堪称全国官署文化精品之作。两官署衙门匾联,从题材上看,大多是申明施政宗旨,以官箴戒约自勉,特别是那些融诗的韵律、散文的抒情、辞赋的铺陈、史论的深邃于一体的楹联。
南阳既是全国楹联城市,也是成语典故沃土。《中国成语故事总集》所列的两千条成语故事中,有一百五十条左右与南阳有关。旧时地方官被称为“父母官”,这一说法即源起南阳。同时,有先秦时期百里奚的“培修国政、重施于民”,范蠡“施民所善,去民所恶”的传说;有西汉“羊续悬鱼”的佳话;有东汉张衡“崇德耻禄、贵贤宝谷”,张仲景“上疗君親、下救黎庶”的故事;有北宋范仲淹“先忧后乐”的情怀等等。这些无不闪烁着明德修身、勤政为民的熠熠光辉,是永不过时的宝贵财富和生动教材。
核心价值的时代丰碑
红色教育,移民精神
南阳是一片红色的沃土、英雄的热土,是一个党史大市、红色资源大市、无私奉献大市。
在中国共产党创立和大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较早在南阳传播,共青团和党的组织于1925年2月至1926年2月相继成立。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南阳党组织先后发动了8次农民起义和兵变;有3支红军即红九军第二十五师第一大队,红九军第一、二、三梯队,鄂豫边区红军游击队诞生于南阳;6支红军征战南阳。在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南阳以巨大的人力物力投入和伤亡45万多人的代价,为全国抗战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南阳是解放中原的主战场和支援大军渡江南下的后方基地之一。1945年10月24日,新四军五师、八路军三五九旅和河南军区部队会师桐柏,次日成立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行署、中原军区;1947年,陈谢兵团、刘邓大军第十纵队挺进南阳,桐柏战役、中原突围战役、伏牛山东麓战役、豫西“牵牛”战役、邓县战役、宛西战役、宛东战役七个战役在南阳大地展开,豫陕鄂六、七地委、专署、军分区和桐柏一、二、三地委、专署、军分区相継在南阳辖区设立。
目前,南阳市共有县级以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93家。其中,有两家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桐柏革命纪念馆、彭雪枫纪念馆),10家全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红色教育如火如荼,移民精神誉满神州。自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为建设丹江口大坝,淅川先后向青海、湖北移民近20万人。特别是从2009年到2011年,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16.5万移民集中搬迁任务全部完成,如期实现省定“四年任务,两年完成”的搬迁目标。移民规模、强度、难度之大,在中国乃至世界水利建设移民史上实属罕见。发源于丹江口库区、形成于新世纪大搬迁、激荡于移民安置地之间的宝贵精神财富,成为了伟大时代的壮丽赞歌。
穿越时空的历史佐证
千古名篇,诗词歌赋
南阳钟灵毓秀,物华天宝,历代文人墨客慕名而至,留下了许多吟诵南阳的不朽篇章。自西周到清代,游历南阳仅能查阅到的文化名人就有130多人,流传下来的诗词歌赋达2000多首(篇)。
早载《诗经》中的《崧高》,就与南阳建城史有关:“于邑于谢,南国是式。王命召伯,定申伯之宅……”此诗是周宣王大臣尹吉甫送别申国(在南阳市)开国君主申伯之作。
汉张衡,唐李白、韩愈、张九龄、孟浩然,宋黄庭坚、王安石、司马光、范仲淹,金元好问,清彭而述、郑板桥等等,踏先贤足迹,览古今兴废,思名士风范,让南阳魅力在诗赋中大放异彩。
有“诗仙”之美誉的李白,先后5次游历南阳,在存世千余篇诗文中就为南阳留诗13首。尤其是《南都行》倾吐出李白对南阳人文历史、自然景观的由衷赞赏和向往,以及对南阳英豪的无比钦敬和仰慕。
张衡在《南都赋》中盛赞古都南阳,衷心深沉地寄托了他对家乡的真情挚爱。全赋气势恢宏,感情真挚,构思巧妙,语言新颖。无论从社会学、历史学、民俗学、地理学、文学史、艺术史来看都是极难得的珍贵资料。
最值得南阳引以为自豪的是:毛泽东在《中原我军占领南阳》中高度评价到:“南阳为古宛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民间所传二十八宿,即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
时至今日,厚重的南阳已经在历史的韬光养晦中沉淀出崛起的精神与密码,并正将迸发出无限的能量与生机。我们相信,被辉煌历史孕育和照耀下的南阳,必能古为今用,借势而为,充分扬文化之长,建设具有强大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国字号文化强市;倾力尽文化之能,发挥文化创意、创新、融合、赋能四大价值,为建强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谱写新的“史家之绝唱”。
2025-01-14
2025-01-07
2024-12-31
版权所有:天津河南南阳商会 电话:400-022-0377